• 0

高层建筑竖井布线方案:矿物电缆固定支架的抗震设计要点

在高层建筑中,竖井作为电力、通信系统的核心通道,其布线方案直接影响建筑安全与运维效率。矿物电缆因耐火性能优异被广泛采用,但地震作用可能引发支架变形、电缆脱落等隐患。本文结合2025年新版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》,从选材原则、力学计算、安装工艺三个维度,解析矿物电缆固定支架的抗震设计要点,帮助工程人员构建安全可靠的竖井布线体系。

一、抗震支架选型与材料规范

矿物电缆固定支架的抗震性能首先取决于材料与结构选型。根据中国地震局2025年发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,设计人员需结合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,选择对应等级的支架产品。

1. 支架材质选择

建议采用热浸镀锌钢铝合金材质,厚度不低于2.5mm。2025年行业调研显示,镀锌层厚度≥85μm的支架,在盐雾实验中耐腐蚀时长提升40%,有效应对竖井内潮湿环境。

2. 结构形式优化

优先选用立体三角支撑结构,相较于传统单臂支架,其侧向刚度提升60%。对于超高层建筑,建议采用带阻尼减震器的复合支架,可吸收地震能量30%以上。

二、力学计算与荷载组合

支架系统的抗震设计需严格遵循荷载组合计算原则,确保同时满足重力荷载、地震作用及风荷载的叠加效应。

1. 地震力计算模型

采用反应谱分析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,重点校核支架与建筑主体的连接节点受力。根据GB50981-2025要求,抗震支吊架应能承受相当于建筑自重0.7倍的水平力。

2. 动态响应控制

通过有限元模拟验证支架系统的固有频率,避免与建筑主体结构发生共振。实测案例表明,当支架固有频率与建筑基频差值>3Hz时,地震响应加速度可降低45%。

三、施工安装关键工艺

规范的施工安装是确保抗震性能落地的最后环节。2025年上海某超高层项目经验显示,安装误差每减少1mm,支架系统抗震效能提升8%。

1. 锚固点设置规范

竖向支架间距≤1.5m,水平间距≤6m。在竖井转角处增设加强型支架,采用化学锚栓固定时,钻孔深度应≥10倍螺栓直径。

2. 柔性连接技术

电缆与支架间使用橡胶垫片隔离,预留5-8mm伸缩间隙。云南某8度抗震设防项目实践证明,该措施可降低地震中电缆磨损率70%。

高层建筑竖井布线系统的抗震设计需要材料、计算、施工三位一体协同优化。随着2025年新版抗震规范的实施,建议工程单位优先选用通过CNAS认证的支架产品,并在施工阶段引入BIM技术进行碰撞检测。只有将抗震设计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,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建筑机电系统在地震中的功能连续性。

本文链接 https://www.lwuuu.com/articles/1934
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天阶防护立场,如部分文字、图片内容涉及侵权问题,请立即邮箱联系593543551@qq.com或电话联系:18187524143,我们将在合理时间内予以更改或删除。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(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图表、著作权、商标权、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),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。

评论
登录后参与评论
推荐阅读
精选文章
换一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