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0

冬季施工必知:混凝土养护温度控制的关键技术要点

冬季低温环境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极大,养护温度若控制不当容易引发结构强度不足、表面开裂等问题。本文结合2025年最新行业实践数据,从温度监测、保温材料选择、防冻剂应用等维度,系统解析冬季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核心技术。通过具体案例分析,帮助工程人员掌握不同场景下的应对策略,确保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仍能达到设计强度要求。

一、冬季混凝土养护的特殊性

根据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2025年发布的冬季施工专项报告,环境温度低于5℃时,混凝土水化反应速度下降60%以上。若未采取有效防护,28天抗压强度可能损失30%-50%。

1. 低温对凝结过程的影响

混凝土初凝时间随温度降低呈指数级延长,-3℃环境下初凝时间可达常温条件的3倍。此时若过早撤除保温措施,会导致表层水分冻结形成冰晶,破坏水泥石结构。

2. 临界温度值的判定

实际施工中需重点关注混凝土内部温度环境温差两个指标。当新拌混凝土入模温度低于10℃,或昼夜温差超过15℃时,必须启动冬季施工专项方案。

二、温度控制关键技术措施

北京某地铁项目2024年冬季施工数据显示,采用综合温控技术后混凝土合格率从72%提升至98%,验证了以下措施的有效性。

1. 原材料预热处理

将拌合用水加热至60-80℃,骨料提前24小时覆盖保温。通过热工计算确保出机温度≥15℃,运输罐车加装双层保温套减少热量损失。

2. 分层蓄热法应用

浇筑完成后立即覆盖复合型保温棉被,在模板外侧加装50mm厚聚苯乙烯板。对于梁柱节点等关键部位,采用电热毯配合温度传感器实现精准控温。

3. 温度智能监测系统

植入式无线测温探头每2小时上传数据至管理平台,当监测点温差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触发报警。该系统可减少人工巡检频次,降低质量风险。

三、常见问题应对策略

山东某住宅项目曾因过早拆除保温层导致大面积冻伤,后期加固费用超预算200万元。此类教训提示需特别注意以下环节。

1. 防冻剂选择误区

部分施工单位盲目使用氯盐类防冻剂引发钢筋锈蚀。建议优先选用无氯复合型防冻剂,掺量严格按配合比控制,并做好适配性试验。

2. 养护周期把控

冬季养护时间需延长至常规条件的1.5倍,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≥设计强度的75%。建议采用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强度判定,避免仅凭经验操作。

3. 突发寒流应急预案

建立气象预警联动机制,储备足量保温物资。遭遇极端天气时,可通过搭建暖棚、增加热风机等方式维持养护环境温度。

冬季混凝土养护是系统工程,需要从材料准备、施工操作到后期养护形成完整闭环。通过精准的温度监测与动态调控,配合科学合理的保温措施,完全可以在低温环境下浇筑出优质混凝土结构。随着智能温控设备的普及和新型防冻材料的应用,2025年行业已实现冬季施工事故率同比下降41%。建议工程单位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,将温度控制要点纳入全员培训体系,切实保障冬季施工质量。

本文链接 https://www.lwuuu.com/articles/2197
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天阶防护立场,如部分文字、图片内容涉及侵权问题,请立即邮箱联系593543551@qq.com或电话联系:18187524143,我们将在合理时间内予以更改或删除。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(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图表、著作权、商标权、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),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。

评论
登录后参与评论
推荐阅读
精选文章
换一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