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哥伦布

建筑给水系统消毒规范:2025版验收标准更新要点

2025版《建筑给水系统消毒规范》的正式实施,标志着我国建筑水质安全管理进入新阶段。本文围绕消毒流程、检测标准、技术应用三大核心,解读验收环节的关键更新点。新规不仅强化了消毒剂残留量的动态监测要求,还首次将紫外线复合消毒技术纳入推荐方案。通过对比新旧标准差异,帮助工程单位快速掌握验收要点,确保水质安全合规。

一、2025版标准修订背景与核心目标

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,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。2023年住建部专项调研显示,32.7%的居民楼储水箱存在微生物超标。新版标准针对传统消毒方式覆盖率不足、检测手段滞后等痛点,提出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要求。

1.1 健康安全需求升级

新冠疫情后公众对饮用水安全关注度提升87%,新规将军团菌检测纳入必检项目,要求每月至少进行1次管网末端微生物检测。2025年起,所有新建项目必须配置在线余氯监测设备,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。

1.2 技术创新驱动变革

紫外线-LED复合消毒装置的市场普及率已达45%,较2020年增长3倍。新规首次明确光催化消毒技术的应用参数,要求消毒设备配备故障自检功能,确保7×24小时稳定运行。

二、消毒工程验收核心变化点

相比2018版标准,2025年验收流程更注重过程追溯与结果验证的双重保障。某省会城市试点数据显示,新验收体系使工程返工率降低62%。

2.1 消毒剂使用规范细化

氯制剂投加量计算公式新增水温修正系数,冬季消毒接触时间延长30%。明确禁止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副产物超标的药剂,推荐采用缓释型二氧化氯发生器。

2.2 消毒效果验证升级

验收检测样本量由3个增至5个不同楼层点位,生物膜检测成为必做项目。新增消毒后48小时水质跟踪检测要求,确保消毒效果持续性。

三、数字化管理要求落地实施

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是本次修订亮点。深圳某超高层项目实测表明,智能监管系统可降低人工巡检工作量75%。

3.1 数据采集标准化

所有消毒设备需具备MODBUS通信协议接口,余氯、pH值等关键参数采样频率从每小时1次提升至每15分钟1次。历史数据存储周期延长至5年。

3.2 可视化验收报告

取消纸质验收单,全面推行电子签章系统。报告需包含消毒过程曲线图、设备运行日志、异常事件记录等数字化证据链,支持二维码扫码溯源。

2025版建筑给水消毒规范的升级,体现了从『工程合格』到『持续安全』的理念转变。通过引入智能监测设备、细化消毒剂使用规则、强化生物膜防控等措施,建立起覆盖设计、施工、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。建议相关单位重点关注数字化验收资料准备复合消毒技术应用,提前开展人员培训与设备升级,确保顺利通过新标准下的工程验收。

本文链接 https://www.lwuuu.com/articles/2203
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天阶防护立场,如部分文字、图片内容涉及侵权问题,请立即邮箱联系593543551@qq.com或电话联系:18187524143,我们将在合理时间内予以更改或删除。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(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图表、著作权、商标权、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),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。

评论
登录后参与评论
推荐阅读
精选文章
换一批